前幾天去參加了thinking design的夏令營~

大抵上是教我們如何深入且全面性思考,並設計出符合人性的東西。

甚至去探討未來社會的需要、我們的熱情和天賦,去揣想我們未來可能投入的職業。

活動的最後一天,我們拿著我們的未來履歷(我上面寫著「應徵項目:作家」老實說我覺得超級奇怪,哪有作家在應徵的?)到街上去訪問路人願不願意雇用我們。路人們真的都太和善了,可能不忍傷害幾個還對未來懷抱憧憬的小孩的心吧?我的履歷滿多問題的,何況世上這麼多想成為作家的人,有時候是天賦,並不是努力就能成功。但是這些從我身旁經過並耐心回答我問題、細讀我履歷的人們,竟都未打碎我履歷上太美好的夢,甚至鼓勵我繼續朝夢想邁進。

著實是感動沒錯,可是怎麼好像失去了街訪的意義?我以為出門就是要被叨唸個幾句說我們想得太簡單,甚至得聽幾遍嘗遍世間冷暖的蒼髯老人成功的背後、努力卻失敗的辛酸史,但是我似乎並沒有接受到這樣的挫折,反而帶著履歷表上密密麻麻的簽名自信滿滿的回來了。算是能微笑卻又要止住微笑的一件事吧?

 

其實關於設計思考本身雖說互助合作和腦力激盪的時間我是滿喜歡的,但是對於這種思考法可能我尚未精通吧?總覺得很難套入生活中很多我會產生疑問的事物。

應該說也是可以套用啦!只是事情多是很多面向的,總不能只就單一群人去作探討,可能要分成很多次去思考吧?很多事情也沒有最正確的答案。

 

但是這禮拜以來遇到的各種人才真的讓我獲益良多。

認識了一位表面上不拘小節的女孩,開朗的笑容,有趣的談吐,很難想像當她面對著六個人敘述她的優缺點,語畢竟摀著心臟喘了口大氣:「歐天啊!好緊張。」

就像再陽光的人也有不曾顯露的黑暗面。她堅強的外表下有顆敏感而細膩的心,看著她通紅的臉,想著各種如此這般的寫照,莞爾一笑竟也不那麼違和了。

認識了一位會花一千多塊滿一個超迷你水壺的女孩,她的穿著很有自我風格,長的嬌小可愛,聲線細而尖。要是平常看到這樣的姑娘又聽聞此事蹟,肯定職想翻白眼,覺得又是個沒大腦的拜金女,可能很惹男生憐愛但我並不特別喜歡。但經過幾天的同組互助合作,我發現她其實非常和善,需要幫忙的事情她總是二話不說就去做。踴躍提出的意見,表達也十分有條理。並不只是一般的花瓶,想想人還是不可貌像,用外表去評斷一個人更是不應該啊!

認識了一位專長完全和我的想像反其道而行的男孩。對他的第一印象是:大概是個數理很強頭腦清晰,但不善常與人接觸的孩子吧?他和他的朋友都和我們同組,一開始討論事情總是只聽見他們在一旁的喁喁,感覺他們的想法已經在我們所談論之上,但語畢卻又僅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望著我們爭相發表意見,卻又不開口說一字。挑眉、點頭、蹙眉,各種表情在他臉上變幻,這人很聰明!這人真的很聰明!比起組員,他坐在一旁更給我一種指導者的感覺。他不說話就讓我有種崇拜感,一開口卻又更不得了,我以為像這樣看起來聰穎的人,在大家面前開口大概會語無倫次吧?沒想到他的用字遣詞一字一句都像個冷靜分析事實的哲學家,不苟言笑,理性而正經,言之有物,想法新穎而全面,像是擁有了那一方面的專業。

前三天的課題是設計一項符合人性的產品或服務,我們需要材料,於是一群人行至台北火車站,途中我不知道訝異了多少次。我的揣想是,他大概是第二類組的,社團鐵定也是跟數理有關。沒想到他不但是第一類組,參加的是熱音社,會彈吉他甚至作詞,更令我驚訝的是他會創作新詩!總覺得這一趟認識的人都在挑戰我對人的表面分析(雖然本來就不該這麼做,但是以往如此判斷一向挺準確的),於是我對這人更是敬佩了。邏輯條理如此清晰,想法創新,符合現實而不淪為大眾觀,是現世還懂得思考與產生疑問的少數人。

認識了一個真的很好看的男生,老實說是後幾天才注意到他的,跟上面那位是同學吧?但和我們不同組。對他的第一印象是一種哇!這人把我想說的都說了!的感覺。他們那組作的課題和別非常相似,都是關於市容的問題。另一組設計了一種手環能展開變成垃圾袋,人們就不會隨手丟垃圾了!老實說我一直在台下心裡想著:如果是我才回會戴那種東西呢!不管它多好看,而且丟了垃圾進去要提著不就跟手上拿著垃圾一樣嗎?若我真的是有慣性亂丟垃圾的人大概會整袋一起扔掉……就在我這麼想的時候,這人站起來了,先聲明自己沒有要嗆人,我覺得有點好笑。總之我想說的都被他差不多提到了,心裡有股爽快感。(好像有點壞)

之後因為都不住台北就一起搭火車回來了,跟好像是同學的那三個男生,中途有位子空下來,那位長的很好看的男生坐了下來,說他要看書,當下是期待他會拿出什麼書來,只不過沒有抱太大的期望,要是拿出外文翻譯的奇幻小說或是輕小說應該都不會太訝異,沒想到他竟然拿出了東野圭吾(我滿喜歡的作家)的書,《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說真的實在很興奮!這本書雖然你看到中間就大概想得出來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但結尾還是有驚喜感,中間劇情精彩也不會讓你有看不下去的感覺(趁機推銷)。我問他喜歡東野圭吾嗎?他說這是他第一本東野圭吾的書,他之前是看有關心理學的。這人似乎挺有趣的!回家之後翻閱的他的臉書,完全打破了我對於「外貌跟思想成反比」的既定印象。他的文字有點悲,但我喜歡這種微帶理性思考的敘述方式。

 

 

總之,或許這一趟去主要不是學設計思考,而是學習怎麼打破我把外貌跟性格連結揣想的壞習慣,也打破了很多刻板印象,他們不讀第一志願,但是我認為在思考面卻比我許多考上第一志願的同學卓越許多。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後面敘述的兩位,很高興認識他們,很久沒有人陪我像這樣聊思想聊定義聊看法。讓我對未來有了新的憧憬。我一直覺得這種思考能力只有邏輯特別好的數學頭腦才會,而從國中的畢業之後,我走文組的路大概也就碰不到了。沒想到如今透過夏令營和他們有了交集,甚至發現第一類組也存在這樣的人,老實說,滿開心的。

這次讓我收穫最多的不是設計思考,而是各種人,讓我學到,世界上的人事物往往不如自己想像和預想,人不該有既定的印象,和所有自以為肯定的猜測。像是我遇見的他們,像是我以為不會遇見的第二個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亦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