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抑的感受像積壓在胸口的一團黑霧,從翻開到讀完一直有一種血管栓塞、渴望暈眩的感覺,或不斷產生希望可以抽上一口煙,深吸進肺裡的欲求。
距離這本書初版到現在已經過了二十五年第一次真的好好讀這本書,雖說是被同志題材吸引,但我覺得這本書真的讓人揪心的部分其實是家庭關係。
壓抑的感受像積壓在胸口的一團黑霧,從翻開到讀完一直有一種血管栓塞、渴望暈眩的感覺,或不斷產生希望可以抽上一口煙,深吸進肺裡的欲求。
距離這本書初版到現在已經過了二十五年第一次真的好好讀這本書,雖說是被同志題材吸引,但我覺得這本書真的讓人揪心的部分其實是家庭關係。
前幾天看了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那種明顯的歧視雖然在現今生活的環境感受不到,男人的表現卻很鮮明。大多人的體貼都不是客製化的,他們模仿著應該怎麼做就如此堅信著,就像堅持要替女生提包包的男生,像執著婚前不能性行為的處女,或相信猶太人像蝙蝠倒著睡覺的納粹。但大多女生好像也就這麼接受著,畢竟她們的表現也不是客製化的,像你在看到他們學測前還沈迷遊戲不能對他大喊:廢物。像他不合理的指責你不敢對他大喊:閉嘴。
像電影裡的男主角質問女主角為什麼要去工作,妳已經夠累了我不想再讓妳更累。女主角在接到婆婆的電話後就告訴自己,沒錯我不該讓老公請育嬰假。好像都太相信了某種既定的印象跟規則,雖然台灣真的比日本或韓國觀念開放的多,但這種日常生活中的刻板印象好像有時候還是難以擺脫。